人民币汇率调整有必要吗?
如果未来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保持强势,人民币是否会继续贬值?当前的人民币汇率调整是否面临风险?今天小编就来告诉大家人民币汇率调整有没有必要。
决策层在多个场合下坚称目前的人民币汇率调整有效,认为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经济基本面稳健、人民币不具备大幅贬值基础,当前的人民币汇率调整政策似乎没必要进行调整。
的确,从经济基本面和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来看,我们也认为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高估。中国贸易顺差和经常账户顺差依然可观,长期经济和生产率增速远超大多数贸易伙伴,外债规模有限,且外汇储备也足以应对外债偿付和进口支付需求。从这个角度看,即便央行停止干预外汇市场,人民币也应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
但是,均衡价值和汇率模型对人民币汇率调整变动的解释力或预测力向来都很差。短期而言,对人民币汇率调整影响最大的因素一般是资本流动,而这常常是由资产配置需求和汇率预期决定的。虽然外国资本离开中国市场的潜在规模有限,但国内实体的资本流出规模可能非常大。
驱动中国资本流出的原因包括:我国经济已连续数年繁荣增长,而资本账户相对封闭,再加上对国内资产泡沫的担忧升温,国内企业和居民配置海外资产的需求大幅上升;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鼓励企业对外投资、便利资本流动,这在客观上使资本外逃更加容易;今年人民币贬值预期大幅加剧,而当前的人民币渐进贬值策略和中间价定价机制则进一步推升了贬值预期。
朝前看,美元指数的走势充满不确定性——可能美元强势即将见顶,也可能随着美国国债收益率提高和欧元区不确定性加剧而进一步上行。短期来看,如果12月美联储加息以及当明年1月居民5万美元换汇额度再度更新时,人民币还可能会面临贬值压力的多次冲击。当然,在12月美联储加息之后,美元指数也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
在这种情况下,决策层是否可以以及应该怎样去稳定人民币汇率调整预期?鉴于短期内国内增长相对稳定,这可能是未来几个月中国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
首先,无论采取哪种人民币汇率调整政策,我们认为决策层都应当收紧资本管制来稳定市场预期。即便在完全浮动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机制下,大规模的资本流动也会削弱国内宏观政策的有效性,特别是在外部环境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脆弱的情况下。
其次,目前中间价定价机制盯住一篮子货币、被动参照美元对其他货币汇率变动定价,我们认为这种机制存在不稳定性,应当适度调整。
部分学者认为,央行应大幅缩减外汇市场干预,并显著扩大人民币汇率调整交易区间,这会导致人民币快速贬值、汇率弹性大幅上升。但是,这种方法的风险在于没有人知道到底多大幅度的汇率调整才是“贬到位”,并可以带来市场预期转向。一次性的大幅贬值可能进一步加剧贬值预期、打击市场信心并加剧资本外流。在这种情况下扩大人民币交易区间也可能被理解为未来贬值加剧的信号。
决策层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段内允许人民币加快贬值步伐、在外汇储备消耗规模较小的情况下释放部分贬值压力,同时大幅加强对中间价的控制,这种方法的风险可能会相对较小。但挑战在于央行需要说服市场和国际机构相信此举并非偏离其长期以来增加人民币汇率调整灵活性的政策目标,不是要重新建立某种固定汇率机制。
当然,央行还可以不再管制资本流动、允许人民币自由浮动,或调整汇率机制、重新盯住美元,但我们认为二者的可行性和意义都不大。
我们认为,虽然人民币大幅贬值、提高人民币汇率调整的灵活性有其益处,特别是在目前的国际环境里,但短期内决策层可能会保持谨慎、规避风险。因此,决策层可能不会大幅调整汇率政策,而是会严格限制资本外流,继续干预外汇市场,同时可能微调中间价定价机制,提高对中间价的控制力,并适当降低其调整的可预测性。
这种机制在明年是否可行?有可能,特别是在美元指数趋稳、外汇流出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形下。因此,我们将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预测调整为7.0左右,并预计2017年底达7.3、2018年底进一步跌至7.5。
不过,如果美元进一步大幅升值,欧洲政治不确定性加剧,或我国资本外流规模显著增加,人民币贬值幅度还有可能扩大。另一方面,如果美元指数较目前水平企稳或走弱,或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施加政治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则可能有助于限制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