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从目前中国外汇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外汇市场发展的难点在于人民币尚未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不能照搬发达国家外汇市场的发展模式;结售汇制度决定了中国外汇市场改革必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结售汇体制的改革直接决定着外汇市场的改革。我们不仅要考虑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如何改革外汇市场,还要考虑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际进程。
1、加大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力度
目前,国有外汇银行所有权的根本症结在于产权不清,导致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与交易商制度的建立不相适应。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实施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适时将国有银行推向股票市场,逐步降低国有股比例,从而明晰国有银行的产权归属。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通过法律规则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使每个人都能有效地约束和激励管理者。这类银行是真正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运作的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发挥外汇市场交易商的作用。
2、逐步放松对外汇存货管制
目前对结汇周转比例限额的管理有明显的计划经济和外汇短缺时期的痕迹。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用汇范围越来越大,国家外汇资金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逐渐改变了过去外汇短缺的局面。新形势下,结算外汇周转比例限额管理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一规定损害了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不符合建立交易商制度的要求。
因此,改革外汇银行的外汇库存管理势在必行。在进一步的外汇体制改革中,可以考虑逐步放宽外汇周转率在结算中的浮动限度,使外汇银行有更大的自由选择外汇资产存寸;同时,改革现行的每日平盘制,放宽强制平盘期限,使外汇银行能够在更长时间安排外汇资产组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中国应最终放弃外汇管制,确保外汇银行具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为建立交易商制度做准备。
3、促进外汇银行的竞争,防止垄断
在资本流动不完全的条件下,中国外汇市场的大部分交易集中在中国银行等少数国有银行,导致垄断的可能性。一方面也是历史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管制。为了建立有效的交易商制度,这种情况应该改变。打破中国银行等国有外汇银行的优惠政策,对外汇银行和从事外汇交易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一视同仁,使银行在平等的基础上自由竞争。同时,我们可以考虑有条件地开放资本项目增加外汇供应弹性,增加垄断难度。
4、人民币汇率机制与外汇市场的发展相结合
从某种意义上说,外汇市场的运行就是汇率生成的过程。因此,人民币汇率的生成机制是外汇市场运行的核心问题。灵活汇率生成机制可以调节外汇供求,为央行宏观调控提供信号。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外汇制度。汇率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但汇率的形成机制并不完善。由于对国内企业结售汇实行严格控制,中央银行负责每日外汇供求平衡。
目前,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挂钩。近年来,美元汇率变化较大,而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较小,形成了与外汇供求不一致的事实上的官方汇率。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扩大银行间市场的汇率浮动范围,例如,允许汇率每天上下波动一到两百个点。根据结售汇的周转情况,调整本行的外汇头寸管理政策。近期内,考虑调整银行外汇结算和银行销售周位的下限为零,允许银行持有零位;在中期,我们应该逐步扩大银行外汇头寸的上限,最终取消对银行外汇头寸的限制。改革强制结汇制度,如扩大允许企业在经常项目下保留外汇收入的范围,提高可保留外汇的限额,延长结汇宽限期。
5、完善中央银行外汇干预机制
作为外汇市场的宏观调控者,中央银行不应过度或过于频繁地干预市场,让市场参与者自由决定交易。鉴于中国国际储备相对充足,对国内外汇投机风险的抵抗力较强,央行应放宽外汇指定银行结转外汇额度的限制,扩大银行自由外汇交易的额度范围,使其真正成为外汇交易市场的主体,发挥其在外汇市场中的缓冲和调节作用。
这对外汇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央行往往采取一些间接的干预手段,即如果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外汇,卖出本币,就会在国债市场上卖出短期国债,以回收本币,为使本币的流动性不因外汇市场的运行而扩大,为了有效干预外汇市场,中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相应的人民币公开市场,配合外汇市场的公开运行,增加外汇干预的缓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