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平价理论?货币购买力有什么意义?
套利交易的基础之一是平价理论,剔除一切成本因素,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应该在不同的地域是相同的价格。因此,两种货币的汇率应该等于可贸易同质商品的价格比,最为著名的购买力平价汇率体系是所谓的“巨无霸指数”(图6-12)。这是《经济学人》杂志对各国麦当劳餐厅“巨无霸”汉堡价格统计后折算成的汇率体系。之所以采用这个汉堡的价格来计算购买力平价汇率,是因为这个汉堡几乎在世界各地都有销售,而且材料一样,制作工艺一样,所以比较符合购买力平价的假设。购买力平价背后其实更深层的含义是指汇率作为名义价格最终会向作为实际价值的购买力回归,否则就存在巨大的套利空间。
购买力平价的大前提为两种货币的汇率会自然调整至一水平,使一揽子货物在该两种货币的售价相同(一价定律)。在巨无霸指数,该“一揽子”货品就是一个在麦当劳连锁快餐店里售卖的巨无霸汉堡包。选择巨无霸的原因是,巨无霸在多个国家均有供应,而它在各地的制作规格相同,由当地麦当劳的经销商负责为材料议价。这些因素使巨无霸指数能有意义地比较各国货币。两国的巨无霸的购买力平价汇率的计算法,是以一个国家的巨无霸以当地货币的价格除以另一个国家的巨无霸以当地货币的价格。该商数用来跟名义的汇率比较:要是商数比汇率为低,就表示第一国货币的汇价被低估了(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相反,要是商数比汇率为高,则第一国货币的汇价被高估了。《经济学人》创立的巨无霸指数,用以计算货币相对美元的汇率是否合理。指数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出发,1美元在全球各地的购买力都应相同,若某地的巨无霸售价比美国低,就表示其货币相对美元的汇率被低估,相反则是高估。至于选择巨无霸的原因,是由于全球120个国家及地区均有售,而且制作规格相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购买力平价也可以根据一揽子商品综合计算得出,比如彭博财经提供的购买力平价和名义汇率比较就是基于一揽子商品来计算购买力平价(图6-13)。
购买力平价的另外一种理解可以从贴现的角度来理解,任何一种货币都可以看成是发行国家未来收益的折现,这就有点类似于证券的定价模型。一只股票的价格取决于对这家公司未来收益率的预期,以及股票所代表的股份份额。货币的价格是相对的,因此还要加上第三个因素,这就是表征这一货币价格的另外货币的价格。
所以,从广义购买力平价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一国货币最终是由发行量的多寡、一国经济增长率带来的收益流以及其他货币的价格来决定的。其他货币的价格最终也取决于其发行量的多寡以及经济增长率带来的收益流。综合之后,可以发现汇率受制于两种货币的发行量和两国经济的预期持续实际增长率。
下面,我们就分别从货币发行量和经济持续增长率的角度看汇率的主要运动,按照广义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货币的主要运动就是由这两种因素引起的。
货币发行量会极大地稀释“持有这种货币的股东”的“股权”,这就好比“增发”,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掌门人伯南克(图6-14)开始实践他那套“飞机上撒钞票”的货币理论,截至2011年6月,他一共推出了两轮量化宽松(QE)。这就好比美国这家,上市公司增发,这势必导致那些老股东的利益受损。货币发行量与利率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各国央行长期以来一直在关注利率和关注货币量之间摇摆。伯南克推出定量宽松之后,美元就持续下跌,这就是美元对购买力平价的回归过程。在世界历史上同样的情况一直上演,比如罗马帝国和我国元朝减少铸币的成色,以此扩大货币的发行量来满足财政需要,最终这些货币都贬值了。“一战”后的德国也曾经因为疯狂地发行纸币而剧烈贬值。
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的主要运动除了因为货币发行量剧烈变化而出现之外,经济增长率预期的重大变化也会导致汇率的主要运动出现。我们可以预期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开始降低长期增长速度,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就会逐步消失。一国经济的长期增长率决定这个国家汇率的长期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GDP增长率对汇率的影响应该是较为隐蔽,但是非常持久。欧元诞生之前的德国马克(图6-15)是欧洲非常坚挺的货币,除了德国央行严肃对待增发货币之外,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德国在“二战”之后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这种较高的增长率与德国人口结构优势、较晚的退休年龄以及重视高科技、国防开支小有关。
本课前面两个小节认为利率和风险偏好是决定汇率主要运动是否出现的最关键因素,本小节则认为货币供给量和经济增长率是关键,其实两者有共同之处。首先,利率和货币供给量是密切相关的;其次,风险偏好与经济持续增长率有关,经济可持续增长率低则风险厌恶上升,比如政治和经济动荡时期,经济可持续增长率就低,而此时风险厌恶也会上升。由此看来,叙述上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分析角度的区别而已,所以大家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其中一个视角为主,通过另外一个视角辅助观察。